20131230

20131230-文獻回顧寫摘要的方法

20131230-文獻回顧寫摘要的方法

寫文獻回顧(reference review),只要短短幾句話,寫下什麼人(who)、什麼時候 (when)、利用什麼方法 (how)、解決了什麼問題 (what) or 得到了什麼結果 (result),也就是訓練你寫摘要 (abstract) 的能力,如此而已。

今天,看了幾段計畫書內碩士生所寫的文獻回顧,最大的問題就是:看完了沒做出結論,不然就是沒有重點!怎麼辦?!再把文獻找出來看過一次。

其實大部分的文獻都沒有很重要,不需要每一篇都詳細地讀
看摘要就夠了,因為,基本上~期刊對於摘要(abstract)的要求就是目的方法結果
看完摘要,再把圖翻一翻看一看,最後再多看一眼結論(conclusion)的部分,
但是基本上 ... ... 結論的東西會與最前面的摘要大同小異,
所以,當摘要寫得不清楚很隱晦的時候,再來看結論就好。


20131115

20131115-創業 vs 創新 and 需求

20131115-創業 vs 創新 and 需求

今晚聽了個演講,主題是如何找到創業所需的創新,但我的心得是:創新來自於需求
而需求又分成了『真的需求』和『假性需求』。

演講一開始,站起來說了自己對於創新的認知,我說:
  “能用對方法來解決某個痛點或讓事情變得更好,就算創新

真的需求,很明確,舉個例子來說,腳踏車真正需求是運輸,讓你從甲地移動到乙地;假的需求,就是營造你一個氣氛讓你進入那一個環境,你願意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每天上班通勤嗎?或許你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大眾交通工具、機車、汽車,但這些交通工具沒辦法讓你感受到對健康、對環境的美好期待,這就是我所謂的假性需求,就是一種願景一種情景,給你一個美好的想像,透過真正的需求來達到假性需求。

另外一個例子,音樂,就是個活生生血淋淋的實例,過去從卡帶、CD 到 MP3,音樂本身並不會因為載具的不同而讓人棄之不理,取得音樂的方法越來越方便,但價格卻越來越廉價,從花錢買 CD 到網路下載 MP3,音樂產業的產值越來越低,窮則變變則通,現在賣音樂靠得是氣氛!辦演唱會,讓你有了不同的感受!注意到了嗎,音樂的本質沒變,需求也沒變,音樂來了就是要聽,但是聽音樂的方式變了,賣音樂換賣給你一種聽音樂的新感受,其他諸如 iPod、iPhone、手機、電動車 ... 都是同樣的道理,很多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

結論就是,能掌握住需求並將創新落實!就有機會成功。
----
Enson.

20131112

20131112-隱形安全帽 (Invisible bike helmets)

20131112-隱形安全帽 (Invisible bike helmets)

瑞典工業設計系研究生所設計,具有通過歐盟安全認證 CE 標章的隱形安全帽。 
誰說安全帽只能戴在頭上,套在脖子上也是可以的。發生事故時,安全帽瞬間充氣變成安全氣囊(airbag)保護你的腦袋瓜不會變成豆腐渣。

可參考下方的專利說明圖(US-20130276213Airbag suitable for head protection),穿戴在脖子上宛如圍巾,作用時瞬間充氣形成安全氣囊,將整個頭部包覆住,可避免因為撞擊而造成傷害。


圖一、安全氣囊示意圖 [US20130276213]
----

HOVDING, Airbag for Cyclists.

  VIDEO  = http://vimeo.com/43038579
  US Patent = US20130276213-Airbag suitable for head protection
  See patent on Google = https://www.google.com.tw/patents/US20130276213



The Invisible Bicycle Helmet | Fredrik Gertten from Focus Forward Films on Vimeo.
          
Enson.

20131011

20131011-Toyota 汽車撞擊預防技術

20131011-Toyota 汽車撞擊預防技術

全球每天有3400人死於交通事故,在2011年,美國有4000名行人死於交通事故,而到了 2030 年,交通事故死亡將成為全球第五的死亡原因。

汽車越來越節能智慧化,透過演算法及軟硬體設備,發展出無人駕駛(GM、Google)、輔助駕駛系統(Nissan),並配備更多的偵測器來預防車輛事故的發生。Toyota 利用無線傳輸技術,以雷達偵測速度及與其他車輛間的行車距離,以控制行車速度並與事故發生時,透過控制軟硬體介入駕駛行為來降低人員傷亡,如 Pre-Crash System,透過雷達偵測與前車之距離,在發生事故前發出警報聲,當駕駛踩下剎車後,該系統會自動加壓來增加剎車力,若駕駛未能及時踩下剎車,且無法避免撞擊,該系統會自動剎車,同時安全帶會自動勒緊來降低撞擊的傷害。



Enson.

20130807

20130807-Windows 7 分享 wifi 方法

20130807-Windows 7 分享 wifi 方法
----

Step-1 = Run CMD.exe
Step-2 = Key in : netsh wlan set hostednetwork mode=allow ssid=AP_Name key=Password
Step-3 = Key in:  netsh wlan start hostednetwork
----

Reference:
[1] Techbang.com (http://www.techbang.com/posts/2080-command-line-windows-7-laptop-change-ap).

20130510

20130510-台大葉克膜 ECMO 發展


最近台大醫師柯文哲很紅~紅得發紫的原因在於:

  1. 被列為貪污嫌疑人(國科會計劃)
  2. 之前的愛滋器捐事件

但是,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他在葉克膜(ECMO,體外氧氣交換循環輔助器)的研究及臨床醫療的使用及貢獻,葉克膜是(ECMO) 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的縮寫,中文直譯『 體外膜氧合』,又名『體外維生系統』,即機械性循環支持(人工心臟)及氣體交換(人工肺臟)的組合,以短暫支持心肺功能為目的。

1997年,邱冠明等人 (台大心臟外科) 記錄亞洲第一起,透過機械循環輔助器救治一名因擴展性心肌病變導致心臟衰竭而入院的 49歲女病患,先後使用體外氧氣交換循環輔助器(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及雙側心室輔助器(thoratec bi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BVAD)成功地等待心臟移植,並於7天后進行移植,並順利出院。[邱冠明 et al.,1997]

補充:在沒有機械輔助的狀況下,心臟衰竭早期是使用藥物治療,藉由強心配醣及利尿劑,來改善心臟的收縮力和前後負載。

以下是 ECMO 近年來的發展:
  • 1994年,台大醫院第一次使用在腎臟癌開刀病人,因為肺栓塞而緊急使用ECMO,但救治失敗;
  • 2002年,ECMO 納入健保給付;
  • 2006年,台中市長夫人邵曉玲車禍還有星星王子截肢等事,藉由 ECMO 救回一命,ECMO 開始廣為人知,卻也開始出現民眾上醫院找葉克膜葉醫師救命的新聞出現,以及只要急救就要 ECMO,開始出現濫用的情況 ...
  • 2008年,準內政部長廖風德登山途中心髒病發猝死,送到醫院已無心跳,也是裝上 ECMO急救。至此 ECMO 不再僅僅是醫療工具,而是一種家屬和醫護人員表達「盡力」的一種方式,開始引發各種倫理議題。
  • 2010年,柯文哲介紹了葉克膜的功能及民眾對ECMO的認知,並提出了葉克膜(ECMO)能讓生命不死去,但什麼叫做『活著』?透過 ECMO 讓器官循環不中斷,這是延長生命?還是延長死亡過程?[柯文哲, 2010]

使用 ECMO 的取捨,關係到了:家屬、健保局、醫師,而且不同科別的醫師,還有不同的考量,心臟外科醫師比較接近家屬,因為他們只對單一病人負責,要為該病人爭取最大利益,最起碼多開一台刀,也多一筆收入,所以他們的利益和家屬較一致(爭取個人最大利益)。加護病房的醫師則比較接近健保局,因為他們必須考量如何用有限的床位,做最大的利用,救治最多的病人。而且不救治這個ECMO病人,這個床位也可以用於救治其他病人,床位還是滿的,也不會減少個人的收益,因此他們的想法會接近於健保局(整體考量族群最大利益)。
------------------------------

Reference

[1] 邱冠明,虞希禹,柯文哲,王水深,朱樹勳(1997)機械性循環輔助器病例報告及文獻回顧,慈濟醫學雜誌, Vol.9, pp.235-239.
[2] 柯文哲 (2010) 葉克膜(ECMO)的倫理問題,澄清醫護管理雜誌,Vol.6, pp.4-7.
------------------------------

我的心得是:ECMO 讓你有了選擇快死 or 苟活的機會。
------------------------------

20130309

20130309-微笑的力量-蕭萬長公職之路五十年,讀後感


20130309-微笑的力量-蕭萬長公職之路五十年,讀後感

蕭萬長副總統 [1],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微笑老蕭

    這是一本關於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的口述自傳,講他如何從嘉義的一個平凡家庭中長大,在家人的期許中考上政治大學,並代表學校去考外交官特考,進而進入外交部實習,外派馬來西亞,再申請轉換跑道進入國貿局,導入智財權(IPR)的觀念,再於郝柏村任行政院長時受李登輝前總統派任為經濟部長,一路從底層外交官做到了台灣副總統,如果說日本的島耕作系列漫畫畫的是一個上班族工作的升遷歷程 [2],這本書來當作台灣公務人員的升遷典範,應該也是不錯的題材,看著一介文人如何考上外交官,從底層往上走,一路走到了副總統之位,而不是直接透過政治酬庸的方式進入政經界,這一點,值得為人稱許。

    2008年,適逢台灣總統大選,那一年,我在嘉義當兵,小黃計程車司機的一句『蕭仔官當得那麼大,對地方也沒庇蔭到 ...』,這句話,我當時也沒特別留意,只當作是司機對國民黨的抱怨話,但是,一個高官真能做到如此清廉嗎?這我是保持著保留態度,但是,書中提到了蕭副總統的父母的叮嚀:虎死留皮、人死留名,平平實實做一個奉公守法的人,這個精神是正確的!而家人面對諸方請託,能以一句『他做他的,我做我的,幫不上忙』婉拒,就真的讓人尊敬了,good。

    看這類名人傳記,有個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可以一窺一些事件的內幕,當然這是單方面的說辭,可能會有失公允,但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參考價值。而在蕭副總統的公職生涯中,最重要的事件應該就屬:台美斷交(1978)[3]、核四(新北市貢寮)[4]、五輕(高雄後勁)、六輕(雲林麥寮)[5] 等攸關國家政經政策的種種談判和決策。

    國家要推動政策,時機、時空背景、執行的團隊,即要有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不然一個政策下來,沒能創造更好的生活反造成了國家內耗,得不償失。一個政策的出爐,得面對人民的評價,有人會失去或從中得到利益,因此,來自社會的輿論、掌聲、罵聲,對於決策者而言,都是壓力,但是做決策絕對不是在做最完美的決策,而是做最平衡、較好的決策,『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在每個決策的談判桌上,都是一種取捨,在創造最大利益下,做好決策,並承擔後果。

    台灣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接連的外交受挫,台灣果真在國際社會上成為了孤島,那是個台灣經貿正要起飛的年代,台灣靠的就是出口經濟,而且當時主要市場在美國,如果被國際邊緣化,台灣的經濟等於被斬首了,但幸好,在台美斷交的必然結局下,時任國貿局長的蕭副總統,為台灣爭取到了『永久最惠國待遇』[6],也因為有這一次談判,台灣的國際貿易,並不會因為台美斷交而斷頭陷入更加嚴峻的局面。

    看看智財權觀念(IPR),來自台灣的台積電和鴻海,近年來在美國所申請的專利數是越來越多,科技業者越來越重視專利及保護研發成果,但是有沒有想過,以前,台灣是什麼?是盜版、仿冒王國,還得面對美國的貿易法特別301條款來做貿易懲罰[7],但這是經濟成長必經的過程,先從模仿開始,再來談研發和創新,但是那個階段對於國家的整體印象,會造成不良效果,MIT(made in Taiwan)成了兩光產品的代名詞,還在電影『世界末日』中被搬上大銀幕真實呈現:演員們在隕石上遇到危險了,火箭卻出問題,太空人一句『美國機件、俄國機件、all made in Taiwan!』結果敲幾下就好了,這真是把台灣給徹底調侃一番了!
(不曉得有沒有人和我有過一樣的經驗,以前的家電,如果出現故障,我們只要敲幾下,通常就又能用了...哈~)

    那為什麼台灣需要轉型?從仿冒到重視智財權,有一段故事 ...

    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李國鼎先生表示:透過壓力建立自身智財權保護制度。台灣的產業正要轉型(from 勞力密集 to 技術密集產業),壓力的來源來自:如果專利、商標和著作權都無法保障,就沒人願意把技術移轉到台灣來,台灣發展會停滯,因此得讓國人重視智財權,才能鼓勵創新研發,長期來看是利多於弊 ... 而技術密集,關係到技術、人才、開發能力,這些資源在當時,都是需要從美國來,美國重視智財權,台灣若沒有政府對智財權的政策保護,根本沒人會來,就這樣,隨著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海外學人回國,也帶回了許多的專利和發明,這對於台灣的科技水準及國際形象都有所提升,也影響了台灣對智財權觀念的轉變。

    而核四、五輕、六輕,這些大投資,基本上都是考量到了國家的經濟發展所需,但當利益面臨了環保等議題,要如何取捨,就真的需要智慧了。

    五輕,位於高雄後勁的煉油廠區,對於煉油廠,我只知道住在那裡的生活環境很好,有游泳池、棒球場,有很多的敦親睦鄰活動,誰知道這些都是時任經濟部長的蕭先生的作為... 在這之前,後勁居民和中油長久抗爭,蕭經濟部長微服出巡,戳破中油只排放無毒但有臭味的氣體... 並做好公共設施,最後終於動工了,並在三年後賺回了一個資本額,當然,這是時機錢,是因為當時的國際乙烯漲價所致。

    六輕,還記得時任宜蘭縣長的陳定南先生和王永慶先生的電視辯論嗎?
六輕在台灣一開始的投資受挫,到鄧小平先生同意在廈門海滄成立石化專區,最後回到台灣,說是峰迴路轉也不為過。而且六輕不只做乙烯和輕油裂解,還要涉及煉油!包括了石化業的上中下游一貫作業。

    來看看蕭副總統當時的考量:
        1. 在台投資六輕,能提振台灣的民間投資信心,維持經濟成長;
        2. 讓煉油產業自由化,讓中油面臨競爭,提升效率;
        3. 有助於擴大煉油產業規模。

    而六輕落腳的地點,從宜蘭利澤(台塑已經向經濟部購買300多公頃土地,游錫堃縣長時期)、桃園觀音(劉邦友縣長時期)、嘉義東石鰲鼓(陳適庸縣長時期)、最後落腳在雲林麥寮(廖泉裕縣長時期),一再看地的原因有環保、政見等反對意見,最後在雲林受到了縣長『歡迎之至』的態度而選擇落腳處,而投資額在當年更是高達新台幣3000億元。近年來六輕的工安意外不斷,但從好的一面來看,這個投資案至少為台灣的投資環境做了個基礎建設,如果當初落腳海滄,台灣的製造業若集體出走,而高科技產業尚未發展起來,那台灣的經濟發展可能會陷入困境,。

    核四當初是在電力專家孫運璿行政院長的規劃下,考慮到經濟成長,用電量增加,所以籌建,但到了趙耀東院長時期,他認為電力備載容量超過 15% 時,電力供應已經太多,再投資電廠就已經算是浪費,更何況當初已經達到 25%,就這樣預算凍結,時至今日,核四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浮現更多的問題,這議題,看來只能留給歷史做批判了。
    看完這本書,深深覺得很多的政策背後,擬定政策的團隊很重要,也都必須要有很多人出來一路相挺,那個時期的領導者,如孫運璿、李國鼎等人在政府首長任內,都朝著要為台灣做點不一樣的事情而努力,或許一黨獨大的年代才是最有效率的年代,民主化帶來政策低效率化這是不樂見的,期待的是民主帶來多元化,這也是一種矛盾,套句前面所寫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供大家思考。
----
Reference
[1] 蕭萬長,維基百科頁面,http://goo.gl/qCkwh
[2] 島耕作,維基百科,http://goo.gl/ybyIH
[3] 中美斷交,維基百科,http://goo.gl/kLMjV
[4] 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維基百科,http://goo.gl/xI1Wn
[5] 第六套輕油裂解廠,維基百科,http://goo.gl/tRXX7
[6] 最惠國待遇,維基百科,http://goo.gl/9PM3g
[7] 特別301報告,維基百科,http://goo.gl/41nPv
----

20130107

20130105-秦始皇特展@科工館

20130105-秦始皇特展@科工館

科學工藝博物館現正展覽:千古一帝-秦始皇-地宮與兵馬俑大揭秘































----
同場加映:海賊王千陽號模型。


----
相關視頻:

*高雄科工館《千古一帝秦始皇-地宮與兵馬俑大揭秘》[http://youtu.be/t-KDnXAZzGY]



*世界遺產在中國--E22.23.24 秦始皇陵 [http://youtu.be/tGE912u2Pa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