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30

20110430-[Book]大衛林區談創意


20110430-[Book]大衛林區談創意

以『』比作創意,以統一場(unifield field)作為創意、及事物最深的層次,往這裡頭挖掘,就有可能捕捉到更大的魚(創意)。光看書名,會先入為主地覺得,大衛林區他真的是要寫出如何搞創意,但是翻開書頁,錯了,他不斷地提到『超覺靜坐』這個詞、這個行為,如何讓他沉澱、改變個性、讓他進入深層思考的空間,但是卻又不交代超覺靜坐的方法,不免讓人覺得這根本是在賣關子罷了。文章的發展為採用時間序列的方式,從小寫到大,等到了開始創作電影的時候,就以發表電影時之各種情境,作為各章節的範例。這本書,與其說是創意書,其實應當看作一本推廣『靜坐』的推薦書。

其實,看原文書名(Catching the Big Fish. Medi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ity),再看看中文書名,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他不只想跟你談創造力,還想跟你談溝通、談意識,而且,談創意還是放在最後面。

【書摘】
  • 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 藝術生活 = 自由 + 自私 = 時間。
  • 你怎麼樣,世界就怎麼樣。
  • 排戲(rehersal):你永遠思考著最初的想法-氛圍、角色。透過交談、排練、交談、排練,它很快就會出現。
  • 恐懼(fear):人心有恐懼,就不會想工作。
  • 我們今天要做這個,進度在這裡,要達到的目標在這裡。
  • 有些影評人喜歡以偏概全,但其實這是那個特定角色,在這個特定的故事中,走在特定的路上。那些特定的事情創造出他們的世界。
  • 藝術工作者,能瞭解衝突與壓力,是好事。相當的壓力會無法創作;衝突太多也會阻礙創造力。
  • 看電影的方式正在改變,至少大家會戴著耳機,聲音會變得更重要。 

  • 【Reference】
    [1]大衛林區(David Lynch)(2008)大衛林區談創意, 遠流, p.208.

    20110416

    20110416-[CAX]ANSYS 結構最佳化

    20110416-[CAX]ANSYS 結構最佳化

    拜有限元素分析(FEM, finite element method)軟體(ANSYS)之助,結構最佳化(structure analysis & shape optimization),可以幫助設計師設計出更讓人感到驚艷的設計,以下圖為例,一個懸臂樑,
    • 材質:結構鋼(structure steel)
    • 拘束:左邊為固定端,在右上方承受一荷重
    • 減重:25、50、75%
    經過分析,在考量到需滿足結構剛性(stiffness)的基本要求下,依照不同的減重需求(reduction)進行結構最佳化設計,可看出,在減重需求 75% 的時候,留下如下圖的外框結構設計,就能滿足剛性的需求,從比較圖更能看出,減重後的造型,比起原本的懸臂樑而言,更加具備美觀,且功能相當,更有甚者,還能在掏空的空間內附加一些設計,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



    20110408

    20110408-[B]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20110408-[B]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作者目前是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的副教授,在書中所舉的例子雖然都是以社會科學為例,以我本身的機械模具背景不同,但是,如果能抓到精神,那對於讀者而言,就夠了,精神領悟了,剩下的只是實踐、應用的不同罷了。

    這本書蠻適合剛要進研究所的新生看的,很多研究生進了研究所,其實是很茫然的,一連串的問題如:研究是什麼?題目是什麼?工具是什麼?論文怎麼寫?Paper怎麼投稿?這些問題,如果能夠好好地想清楚,相信要有好的研究成果,不難矣 ... 

    閱讀碩士論文,最大的問題在於,很多東西都是抄抄抄!抄文獻、抄理論、抄學長論文......更誇張的還會直接把其他人論文中的資料,一字不漏地複製貼上,最常看到的就是『文獻回顧』的部分,如果找到的是『第二手』的資料,最好是自己能想盡辦法,找出第一手的文獻,而不是接受第二手的轉述,因為,每個人的見解不同,同樣一篇文章,很有可能不同的人會看出不同的觀點。而回顧的目的在於瞭解該研究領域,瞭解發展趨勢為何,看出機會,找到切入的點,才不會到了口試前,突然發現糟糕,某某某已經在幾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哪些成果,這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口試委員一句『你的貢獻在哪裡?』就足以把學生狠狠地釘在牆上。而要做到這些判斷,靠得就是要具備『批判式回顧』的能力,要能指出該文獻的好與不好、強弱項等差異,並作出判斷,而不是單純地看看就接受了作者的想法!

    研究主題,其實不用太多琢磨,因為,除了做完前述的文獻回顧,找出利基外,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取決於指導教授,教授有沒有計劃?有沒有經費?接下來才會是有沒有學生願意做?而且還得評估學生有沒有能力承接這個研究項目,不然就會發生虎頭蛇尾的問題,接計劃的時候意氣風發,計劃要結案的時候卻又意興闌珊。

    其他的重點,可以參考以下從書中節錄的重點,當然,最好是能把書找來好好地看一看。

    【書摘】
    • 學生在寫作論文或報告時,應角色互調,將老師當作學生,將自己當作老師。
    • 博士論文,以一本論文來改變別人先前的想法,或對一個理論增加一些新的面向。
    • 研究者未經反省的價值觀會導致盲目。
    • 主觀性(subjectivity)同時是『可能』也是『限制』。
    • 研究是一個資料蒐集、分析、寫作的循環回饋過程。
      • 資料蒐集:回答研究發問。
      • 資料分析:引導下回合的資料蒐集。
      • 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分析方式。

    研究主題

    • 研究主題的選擇標準:興趣、熱情!
    • 研究主題的選擇會受研究目的的影響。
    • 論文題目須抓住整篇論文的精髓,不能過度推廣,也不能太狹隘。

    前言

    • 介紹整個研究的背景。使讀者有興趣閱讀一篇有意義有內涵的論文。

    文獻回顧

    • 在學術地圖中定位。
    • 瞭解既有研究,繼續往前。知道越多,就能看到越多。
    • 研究者要利用文獻,而不是被文獻利用。
    • 不要在前面描述了許多偉大、正流行的理論,可是研究一開始這些理論就不見了。
    • 文獻回顧,應為「批判性的回顧」(critical review)
      • 要有自己的觀點,進行批評,要有整合文獻的功夫
    • Flowerdew(1997)5C原則:全面(comprehensive)、精簡(concise)、一致(coherent)、累積(cumulative)、批判(critical)。
    • 文獻須說明與研究的相關性。
    • 如果是百科式地列出所有文獻內容,而沒有加以組織與批判,表示努力不夠,無法達到論文的專業要求。

    研究方法

    • 方法本身沒有優先性。有的是適切程度。

    論文的核心-發現與分析

    • 分析的能力,不僅關於研究方法的訓練,也與研究經驗對象的相關理論的掌握程度有關。
    • 如果沒有既有文獻支持,就要有自己的經驗資料證明。
    • 分析要儘量細緻,從多面向來討論。
    • 理論敏感度(theoretical sensitivity),敏感度訓練在於廣泛的閱讀

    論文的語言、文字、寫作風格

    • 寫作用詞需嚴謹。
    • 減少贅詞。
    • A4紙,一頁大約三、四段文字。
    • 寫作心理
      • 寫作是一種思考與分析。
      • 寫作永遠不會嫌太早。
      • 在研究的過程中,就不停地記筆記。
    • 論文如果卡住了,問題通常不在於寫作,而是概念上的問題。
      • 用紙筆來思考(thinking on paper),而不是用腦袋空想。

    結論與建議

    • 將研究成果再進一步理論化。
      • 結論不是摘要。

    【Reference】
    畢恆達(2007)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法律出版社,p.171.

    20110402

    20110402-創造具品牌價值內容的6個提示


    20110402-創造具品牌價值內容的6個提示

    有在網路上固定發表文章的人,應當看看這篇文章,會寫文章在網路這個平台上,或多或少都是希望讓別人看看自己的文章、看法,Mashable在4月1日發表了一篇名為「6 Tips for Creating Valuable Branded Content」的文章,讓人思考,寫哪些題材才是真正具備價值性的文章。而最重要的還是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待發佈的內容,畢竟是寫給人看的,而不是寫給冷冰冰的機器看的。

    1.站在使用者的角度

    網頁內容是給人看的,而不是給機器看的。在決定內容發表策略時,應試著放入能吸引人關注及願意分享的資訊為優先考慮。

    2.與平台無關

    不論在哪種平台,好的內容就是好的內容,要思考的問題在於,如何讓你的內容有更好的機會讓人們看到,並分享之。

    3.具備可攜帶性 、可發現性、可分享性

    不要陷入自己發佈的內容只能完全發表在自己網頁的思維裡。好的內容應當能夠流傳,讓使用者能依其喜好下載、分享。雖然針對搜尋引擎最佳化(SEO)能使內容被其他人找到,但是此舉將漸漸地危及到你的品牌。

    4.多發佈、早發佈新訊息

    試著出版不同的內容,並觀察及分析使用者的使用習慣,瞭解哪些資訊是他們要的,及不想要的,如此,你就能專注在那些會成功的內容上。

    5.關注數據資料

    最理想的方式是自己做數據分析,但若無法,至少也得多與資料分析師或媒體分析師討論關於你的發表內容。若發覺有某個社群團體在挖掘你的資料,應留意,這是一個有機會發展成新資產的機會。換言之,若你的讀者只關注與特定議題,或完全忽略,那就該重新規劃、重新定義你的發表策略。

    6. 準備迎接驚喜

    當一個機會來時,卻與原本的發表策略相衝突時,應當適時地改變策略,以迎接成功的機會。

    【原文】---- ---- ---- ---- ---- ---- ---- ---- ---- ---- ---- ---- ----

    6 Tips for Creating Valuable Branded Content
    April 1, 2011 by Tamsin Hemingray

    1. Be on the Side of the User

    Content is for people not machines, so you need to make sure that you're thinking about the user when you're developing a content strategy. This mind-set is more likely to create things that are useful to consumers and therefore earn attention and shares.

    2. Start Platform-Agnostic

    Good content is good content, wherever it's hosted. Don't start with a Facebook strategy (or a blog, or a YouTube channel) — start with identifying what content will be interesting to your users. Then as part of your content strategy, consider which platforms and tools are going to give your content the best chance to be seen and shared.

    3. Make it Portable, Findable & Shareable

    Avoid the mindset that your content must be published only on your site and completely controlled by you. Good content should be built to travel, so users should be able to download, embed or share it as they like. In fact, your content may not be published on your site at all. Of course,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is essential, because search engines have to be able to see and make sense of stuff so they can show it to users. But don't get trapped into making SEO the end goal of your content — it undermines the bigger opportunity for your brand.

    4. Release Early, Release Often


    A lesson from the techies is an attitude that works for content as much as it works for startups and apps: Release early, release often. Develop a range of content ideas, get them out there and 
    see how they go down with your users. Simple measurement tools and analysis will tell you what's working and what isn't so you can put more focus on the things that are successful. Things that work get more effort behind them. Learn and move on from things that don't.

    5. Stay Close to the Data

    Ideally you should be doing this yourself, but if data makes your head hurt, talk to data analysts and social media analysts about what it might be telling you about your content. How is it being used and where might the opportunities be? If you see that a particular social community is picking up on your content, then it might be an opportunity to develop further assets with that audience or network in mind. If, on the other hand, your target audience is only engaging with certain aspects of your content, or worse, ignoring it completely, then it's time to refine, optimize and retarget your efforts.

    6. Be Prepared to Be Surprised

    It's a liberating approach, and one which has given rise to some of our biggest successes for clients. You might be planning a series of videos about a topic when the first one really hits the spot and starts generating a lot of attention on its own. Take advantage of this and don't worry if you have to re-write your plans. When opportunity comes and it isn't what you are expecting, be prepared to move quickly. Be prepared to ditch the plans for that week and go after it with everything you have at your disposal.

    A few simple tips like this can't tell you how to create great content — that's part talent, part experience, part understanding your audience, part luck and a great big chunk of content strategy. However, if you focus on creating content that's made for people, not machines, then you're starting from the right place.

    【Reference】---- ---- ---- ---- ---- ---- ---- ---- ---- ---- ---- ---- ----